腊月初六可以消寒吗 消解寒气遣性娱情
农历十二月,即腊月,是农历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月份,其习俗与活动丰富多样,独具特色。在这个寒冷的时节,人们围坐火炉旁,举办消寒会,与亲朋好友共度时光,其乐融融。
进入九数之后,便迎来了消寒的最佳时机。在古代,文人雅士们借此机会举行聚会宴饮,称为消寒会。每逢九日,同僚与挚友们便相互邀请,举办形式各异的雅聚。参与人数必须是九的倍数,如十八人或二十七人等。大家在火炉旁围坐,一边享用美食佳酿,一边吟诗作画,所有活动都与数字九紧密相连,既驱散寒气,又抒发情感,实为苦寒时节的乐趣之一。
清朝时期,人们在消寒会之外,还要进行祭天祭祖的活动。主人会将一头大猪作为牺牲品绑在院子里,由专业屠宰师傅一刀毙命,称为“吉祥”。然后,整头猪肉会被不加调料地在大锅里煮,称为“白肉”。祭天规模因家庭而异,通常只有近亲来贺。由于许多贺客是骑马而来,祭典时所有马鞭都会捆在一起,数量之多如同小吊桶般粗壮。贺客无需送礼,只需道喜即可参加祭典并分享“神余”,即撤下来的白肉。
祭祀时,要在桌子上摆放“天地神码”或牌位,用特制的桦木盘盛放白肉以供祭祀。主人焚香上表,贺客则一一叩首随礼。随后,再祭“祖宗杆子”,此杆高达十米,设于院中。杆顶制成葫芦形,稍下有一斗拱,斗下悬一旗。祭祀过程中,猪肠、猪尿泡等下水都会扔在祖宗杆子的斗拱上,吸引鸟儿前来啄食。祭祀结束后,主人与贺客一起坐在地席上,共享神的恩赐。肉不能放在瓷碗中,只能放在大红朱漆的肉槽子里。肉是整方的,客人需自行切削后,再用桦木筷夹在小桦木碗里享用。
在这个充满传统氛围的腊月里,人们通过举办消寒会、祭天祭祖等活动,不仅传承了古老的习俗,更凝聚了亲情与友情,让这个寒冷的季节充满了温暖与欢乐。